近年来,贫县豪衙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政府一边是财力有限、民生资金缺乏,债务压力大,一边却“拍脑袋”决策,甚至打着“改善民生”的旗号建设形象工程、奢华工程、浪费工程,引起当地群众不满。(新华网8月6日)
位于鄂西山区的贫困县房县耗资8000万元建新行政中心建筑群,超批复投资2600多万元、超面积近1800平方米。在南部某市,一座在市中心沿江地带建设的“国内最高的人物铜像”,项目2012年动工后去年年中悄然停工,计划投资7000万元,最终却成为烂尾工程。安徽宿州市景观大道路灯一年电费300万元。而且,这还只是冰山一角,若全盘揭开,真不知浪费的“雪花银”得绕地球几圈。
这些工程大多都是秀大于实,说到底,就是撑面子。一个办公用房,若仅保障工作所需,断然不会在造型气势恢宏、装修富丽堂皇上下功夫。必然,一段景观大道也不至于被赋予点缀半边天的使命,更甚者,一幢景观雕塑也就不会被强加上360度旋转、国内最高的附加功能了。可以说,执政者们这些“用心良苦”在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上一览无余。执政者也是被逼无奈,一方面是财政资金短缺,城市发展落后,一方面是政绩停滞不前,工作进步缓慢,他们总得打造一两个盆景,对上头能交差,对群众有交代,来彰显有所为,或者增强一点群众对政府的信心。
但片面的形象工程注定华而不实,不仅不能装点门面,反倒揭了掌权者执政的短板。就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急于炫成绩,让民生给政绩让步,忽略工程的实际效果和对群众带来的实效,将重金花在了打造亮点、创建特色上,但这样的特色却仅供远观。
近日,中央发文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清理整治奢华浪费建设纳入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范围,进行全面清理。这从制度上终结了奢华浪费建筑,但还需要进一步扭转干部的执政心态,强化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价值观,确保干部将心思花在为民办实事上,将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